不断行走的状态

谈古丽·斯坦和她的绘画艺术

认识古丽·斯坦是在今年夏天的青岛。当时我们一起参加一个艺术活动。大家一聊开,不免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的朋友她认识许多,而她的朋友我也知道不少。艺术圈子里人并不多,尤其象她这样优雅而精致的女士更是少见。 在以后的慢慢接触中,她的艺术和她的生活充满了让人向往的东西。

她似乎从小就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也许来自她神秘的血统,而且处处得到家庭环境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并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精进与历练而逐步成长起来。她自幼喜欢绘画,音乐和舞蹈,而且后来有机会接触到国家文物局的专业精英,并和他们一起去考察新疆各地的文物古迹和考古现场,有机会看到很多国外出版的精美的丝绸之路上的文物画册,这使她开阔了艺术视野,增加了常人所不具备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积累,让她的思维空间在历史与艺术的交织中不断延伸。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的四年学习中,她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绘画艺术方面的素养,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教美术。

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她又在著名油画艺术家尚扬先生主持的油画研究生班深造。 最近,又开始了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教育硕士专业的学习,拓展了她直接认识和感受外部世界的能力, 同时,她的艺术视野扩展到国际领域。在古丽·斯坦的艺术世界中,创造的意识力如星空般的迸发,她常说艺术是一种不可知,是信仰的外在轮廓之光。她仍然保持着自己天性,乐观,积极,宁静而平和,并沉稳而持续不断地编织着自己艺术世界,将自己所得到的各种艺术滋养融合到自己的画面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她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和纸上作品,其中包括《印迹系列》《女娲之服系列》《行走系列》《自鸣系列》《东方的漫游系列》《记忆系列》《有关时间的系列》和《向中世纪致敬系列》等。她说,好的艺术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情智的积累。虽然她是一位很有敏感性的艺术家,但她需要慢慢提炼自己的感情和艺术语言,以便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行走系列》中有大量描绘脚和鞋,以及行走的人与肢体的作品。画面上是一种近似表现主义的语言,有激情的,变化的,流动的,充满生机的笔触和色彩,同时浸透着斑驳的肌理。这些都印证着时间流逝的痕迹。这个系列的作品包含着微妙的视觉隐喻。这种隐喻和艺术家个人的感情历程与生命的思考密切交织着。因为自幼练习舞蹈,并被音乐的旋律所沁润,她对那红色的练功鞋情有独钟, 舞动的人的肢体似乎联系着她对舞蹈的瞬间性感受,以及音乐的抽象性审美体验。而人的各种“行走”需要一双合脚的鞋,而这双鞋帮助行走者到达任何他/她想去的地方。而她的艺术与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因此《行走系列》凝聚着她独特的生命历程和丰富的人生感悟。在她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她完全是一只随思绪尽情飞翔的小鸟,沉浸于用梦幻与想象交织的世界中。

《自鸣系列》是她对音乐的迷恋的视觉体现。音乐是她艺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她11岁刚刚走进艺术学校的时候,她就随着钢琴的乐音,跳起了舞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肖邦,海顿,巴赫等古典音乐大师的旋律。所以她在成为一名艺术家之后,她一直喜欢画自己情有独钟的琴音。她觉得,稳重庄严的钢琴安放在那里,本身也是个完美的造型,有着感人的视觉张力,加上精致的工艺,特别是钢琴迸发出来的声音,每每让她进入感情和思绪的角色, 这样在她的画面上,主观,活跃而又单纯的色彩赋予了钢琴的轮廓。她的画面具有音乐般的魔力。音乐,舞蹈,视觉,以及生命感悟与冥想都密切交织在一起,让这些有钢琴的画面传达出生命的合鸣。因此,音乐性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1992年,法国艺术家夏加尔在中国美术馆的个人展览留给当时还是学生的她以深刻的印象。画面上流动的色彩与线条以及艺术家对生活的充沛的感情让她留恋往返。同时带给她很大影响的还有GIOTTO,PIERO DELLA FRANCESCA,TAPIES这些艺术大师。透过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她看到艺术家的内心的精神世界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于是,在她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她希望让自己的感情世界自如地流淌。 同时,她还察觉到,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古典人文主义的光辉,对梦境,梦幻,对美好爱情的陶醉与徜徉其中的快慰。在她以后的作品中,我们不时可以发现这些西方艺术大师的影子。

在古丽·斯坦精神世界,中国的远古的文化,中世纪的漫游历史占有重要的份额。 她对历史有种特别的情节,尤其是那些经过时间过滤过的风景,或者被很多代人触摸过的器物,总能让她产生丰富的联想的画画的冲动。这种心境不是简单的怀旧感,而是对生命历程的审视。因此,在她的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许多丰富而厚实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仅服从于画面效果,而更多地服务于表达细腻的历史情怀的需要。对于中国远古文化的情思来源于她独特的中亚血缘,也来源于她曾经对丝绸之路上的石窟与考古遗迹的考察。这使得她对自己的血缘,祖辈的历史与文化,以及与欧洲中原文化的交流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感觉比较明显地体现在《东方的漫游系列》中。在这一系列中,她东亚的传统文化符号,例如青花瓷瓶,古老家具,汉代墓室壁画人物,西域面具等自由地融入自己的画布上,似记忆,如梦幻,也充满对东方古老文明的追思,欣赏这批作品,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完成东方文化的漫游。在《有关时间的作品系列中》,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被并置在一起,例如宋代的花鸟画与古希腊石雕被表现在一本书的相邻的两页上,显示出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与错位。也是当下的普遍性的心理感受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画也是在探询一个困扰现代中国人在现代化语境中的核心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她用自己的艺术寻找着自己的答案。和一些急于找到自己的格式化与商标化的符号图式以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年轻艺术家不同,古丽·斯坦通过大量的作品实验来传达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并不在意于自己作品的符号系统,这使她的艺术创作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这对于一位有独立追求与思考的年轻艺术家而言,显得格外重要。尽管古丽·斯坦的作品没有明显的个人符号系统,但她的画面上却体现出鲜明的个人气质, 这种气质包括凝练,质朴,自由,冥想,空灵,内敛等因素 – 一个自由的灵魂所释放出的气息,既无所不在,又难以找到具体的形式与载体但又意蕴深长而满怀关切。

人们一般将艺术视作心灵的图象, 所以,在古丽·斯坦的绘画艺术反映了她多方面的精神经历,丰富多元的精神生活和她所接受的多方面的艺术素养。 很明显,她的艺术本身也反映出这样的特点。对于艺术家而言,这些都是催生优秀艺术养料。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古丽·斯坦的艺术已经到达一个高度,但作为一个他的艺术的欣赏者,我也由衷希望她今后的艺术能走的更远。在保留原有的艺术视阈之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张朝晖
1965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博物馆学专业
199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纽约巴德大学当代艺术策展专业,现在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研究员。